赵长宝: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财政局  赵长宝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基本经济制度,并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第三次分配和慈善公益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助力解决贫困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分配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为此,各级各地慈善部门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引导慈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工作,探索建立慈善公益事业帮助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慈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慈善是一场爱的输送与传递。新时代必须坚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等工作,积极发挥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全面助力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纵观历史,凡是优秀的乡村几乎都有公益慈善的传统和机制,比如传统的义庄、善堂、义仓以及集资修建文脉建筑、庙宇等一系列具有公共价值的项目。在乡村振兴中,越早对公益慈善制度进行安排,甚至先于政府力量和产业力量,越利于乡村的平衡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公益慈善有利于凝聚人心公益慈善的根本价值在于凝聚人心、培养美德,因此村庄里的公益慈善项目应以广泛激发本村村民和外出人才参与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捐款捐物。那么,哪些公益慈善项目能广泛调动群众的参与性呢?首先,村志、村史馆、乡贤馆一类有关村庄集体记忆和集体荣誉的公益项目可以形成这样的效果;其次,依托村小连接起村小毕业生,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兴建乡村图书馆,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除此以外,乡村还有大量如助学、养老、环保等公益慈善项目,都可以成为广泛动员和凝聚村民和外出人才的办法。

(二)乡村公益慈善大有可为尽管我国仍有一些乡村处于比较贫困之中,谈公益慈善为时尚早,但这一比例还是非常少,绝大多数乡村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基本实现了温饱。更为有利的是,大量三四线城市的乡村在过去30年平均输出了近30%的人口进入城市,其中还有一批上了大学或者经商、兴办企业的优秀人才,哪怕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捐资数百元进行村庄公益慈善建设都是轻松之事。过去几年,我们经常看到批判春节期间乡村豪赌、办酒铺张之风,一方面说明民风滑坡,另一方面也说明村民不知道如何将钱财花得更有价值,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和组织村民和外出人才懂得,将钱花在有助于村庄发展的公益慈善事业,是更有价值和令人尊重的。

(三)互联网让村民轻松做慈善公益慈善行为的关键难点在于组织。如今的城镇化让众多村民进城,加上没有太多共同的生产、生活关联,乡村已经不再能靠敲锣打鼓组织起来了,而互联网的出现克服了这一困难。举例来说,每个村庄的村委会或乡贤都可以去互联网公益平台发起公益众筹,将帖子和二维码在村民间、小学校友间一传十、十传百,形成聚合效应,每个参与的人都会为给家乡尽微薄之力而进行传播。

(四)如何进一步放大乡村慈善力量乡村由于其人才流失、信息闭塞,让每一个村庄自发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是不可行的,这需要县乡一级政府在组织动员、积极引导、资金激励等方面推动。具体的做法可能有:(1)政府集中组织村委会学习和了解这一事业的价值,开好动员大会和解答工作,遴选出一批积极的村庄为先行示范;(2)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政府提供一定配捐资金,比如村民和外出人才每捐3元,政府同步配捐1元,以激活大家参与的积极性;(3)对开展慈善项目优异的村庄给予表彰,配套更多的政策资源给到这些风气正、人心齐的村庄。尽管每个村庄的公益慈善项目通常金额不大,但是其参与性广、社会教化性强,并拥有正风气、聚人心等特点,其引发的综合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旦慈善事业形成滚雪球效应,经济发展是顺带之事。这样的村庄往往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等于免费为村庄做了广告,村庄相关的产业、旅游也就顺带被推广出去了。村庄的乡风正气也会成为社会道德、治理的教育基地,成为临近乡村学习的榜样,这股精神激励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有了这样的基础,乡村的人才回归、乡村教育的完善、乡贤的积极涌现都是自然发生的结果,一个蒸蒸日上的乡村振兴局面就形成了。

(五)慈善是无形的生产力乡村之于城市的优势在于其和美的乡风、浓郁的人情味,而不是与城市比拼产业和富裕,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必要的,所以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城市发展的路径是有差别的。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发展经验是先发展经济,后解决社会问题,而在乡村最起码应该是两者并举的路径。如果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若当前中国绝大多数乡村开展村村有慈善,比开展村村有产业更容易见到效果。同时,公益慈善凝聚人心,可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走向成功。美德和凝聚力是无形、无价、无休止的生产力,这理应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

二、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展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各级公益慈善组织发挥资源优势,动员社会力量、汇聚人民群众爱心,积极与农村地区结对共建,提供产业帮扶、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等,拓宽农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带动提升农村地区生活质量。其次是各类社会工作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发挥专业、人力优势,广泛链接资源,为农村地区群众提供困难帮扶、矛盾化解、心理疏导、关爱陪伴等服务,促进基层和谐,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最后是广大爱心人士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踊跃捐款捐物,主动购买农副产品,关心支持农村地区建设发展,帮助农村地区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一)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不断增强“后扶贫时期”慈善工作的责任担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清晰的目标、方向与任务。要切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慈善事业发展纳入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格局,积极应对、主动作为、超前谋划,不断增强做好“后扶贫时期”慈善工作的责任感。要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慈善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慈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大再分配和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切实解决贫富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力交好“后扶贫时期”慈善事业发展的民生答卷。要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慈善工作者进一步振奋精神,激发慈善工作的强大内生动力,以满腔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慈善工作,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实现社会第三次分配、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与积极作用,全面开启慈善工作新征程

(二)必须坚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不断做大基金规模、增强救助能力。各级慈善部门要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基金募集和慈善救助新路径,进一步做大基金规模、增强救助能力。一是强化宣传,切实提升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在“后扶贫时期”,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制度和兜底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在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扶救助困难弱势群体方面的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当前,正值疫情防控攻坚期,各级慈善会和有关部门要创新思路、及早谋划、精心组织好“慈善宣传月”活动,激发更多爱心力量学习先进、投身慈善的热情,尤其是要动员广大爱心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汇聚起更强的慈善力量。二是创新思维,努力实现基金募集多元化。要不断创新思路,融合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多种路径,构建让社会资本唱主角的“大慈善”格局,为慈善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要开发适合捐赠方意愿的慈善项目,吸引捐赠者共同参与各种慈善项目的实施,从而达到以慈善资助项目吸引慈善资源、挖掘潜在慈善资源的目的;要总结腾讯“99公益日”网络募捐的经验,探索运用腾讯、轻松筹等全国性网络慈善公益众筹平台,精心策划公众关注、乐于参与的众筹项目,将慈善需求与社会爱心互联互通,开辟慈善募集新业态、新渠道;要继续巩固发展慈善冠名基金的优势,积极因势利导,引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设立慈善冠名基金,进一步扩大冠名基金规模。三是精准帮扶,努力做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逐步转移到促进乡村振兴上来,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救助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积极探索新思路,开发救急与救穷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的长效化救助项目,动员爱心企业设立相对稳定的产业项目帮扶基金,联系涉农相关部门因地制宜为新脱贫家庭提供农业科技培训,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自我救助、自我发展能力,坚决防止返贫;另一方面要建立并完善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长效帮扶机制,探索解决相对贫困人口帮扶机制,有效减少相对贫困人口,让脱贫成效更加可持续。要从困难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入手,继续实施好“情暖淮安”“圆梦助学”“健康扶困”“儿童大病救助”“慈善血透助医”等社会影响较大、成效较好的救助项目,努力打造省市“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救助品牌,进一步放大社会效益,增强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四是着力打造品牌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慈善救助是慈善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国扶贫进入新时代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阶段,《慈善法》将扶贫济困写进总则,位列六大类慈善活动之首,为慈善事业助推精准扶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这就离不开慈善的参与。淮安市淮安区慈善总会作为一家4A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以慈善凝聚全社会之力,为乡村振兴“补短板”“救急难”“兜底线”,将慈善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乡村振兴上。近年淮安市淮安区慈善总会联合区乡村振兴局开展因灾、病、残等返贫和致贫慈善扶贫项目,目前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60户,扶贫效果明显。区慈善总会还开展了精准扶贫助医项目、重大疾病慈善救助项目、血液透析慈善救助项目、慈善光明行动等;精准扶贫助学项目包括圆梦助学等;精准扶贫助困项目包括慈善情暖万家活动等。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扶贫工作,成为全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三)大力支持创新治理机制,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农村突出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公益慈善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设立慈善信托,地方政府以财政配捐、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各类慈善组织、社会志愿者参与,可集中慈善资源可持续地开展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利用多种方式鼓励村民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助力村民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中获得稳定收益,提升乡村生态振兴的持续动力。

  (积极鼓励开展家族慈善,助力乡风文明传承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积极发挥新乡贤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设立家族慈善信托支持乡村文化振兴,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在慈善扶持目的方面,慈善扶持可以支持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目标。慈善扶持本身也将跨越委托人的生命周期,将其慈善精神以更有生命力的模式传承给后代,共同培育乡风文明、家风优良的乡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五)党的十九大为慈善事业全面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基础、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慈善工作务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慈善工作,努力打造对党忠诚、全心全意服务困难群众的慈善组织。各级慈善总会应开展党课教育活动,通过每月底工作例会学习党章、党性、党纪、党风,全面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弘扬党的丰功伟绩,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工作人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增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此外慈善总会还要开展了民主生活会,每位党员、工作人员通过查找思想差距、政治差距、工作差距,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从自身问题入手,认真查找在理论学习、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明确整改方向。进一步增强慈善总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党组织和党员活力,营造了朝气蓬勃、团结奋进、健康向上的良好慈善工作氛围。慈善事业是一个城区的晴雨表,是衡量这个城区冷暖的温度计,是创建文明城区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公众最为具体的道德实践,更是乡村振兴至关重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一年里各级慈善总会全体人员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上级慈善总会的精心指导,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慈心为本善举为民”的慈善精神一定能够发扬光大,播撒下善爱的种子,收获感恩的果实,在祖国大地上,形成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新局面,更好成为政府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有益补充,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添砖加瓦!

2021-12-21 05:56
浏览量:
当前位置:
更多»

研究成果

新闻公告

更多»
首页» 研究成果» 赵长宝: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